🖧 Linux 网络配置基础

我的个人笔记(WoLai)

https://www.wolai.com/vincent-dt/9fgvqtTnYJHyxy53DL9Pcm

🔍 一、网络配置的基本概念

网络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渠道进行数据交换的系统。在 Linux 中,网络配置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它决定了计算机如何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。当你搭建了一个服务,比如 Web 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,你需要配置网络来允许其他计算机访问你的服务。

🌐 二、网络接口(网卡)

每个计算机都有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,用于连接到网络。在Linux系统中,每个网络接口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,比如 eth0、eth1、wlan0 等。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来查看和配置网络接口。

2.1 查看网络接口信息

2.1.1 使用ifconfig命令

ifconfig 是一个传统的网络配置命令,可以显示网络接口的配置信息:

$ ifconfig
ens33: flags=4163<UP,BROADCAST,RUNNING,MULTICAST>  mtu 1500
        inet 192.168.31.190  netmask 255.255.255.0  broadcast 192.168.31.255
        inet6 fe80::d800:9667:c5:d7bb  prefixlen 64  scopeid 0x20<link>
        ether 00:0c:29:5d:10:7f  txqueuelen 1000  (Ethernet)
        RX packets 4984  bytes 380967 (372.0 KiB)
        RX errors 0  dropped 0  overruns 0  frame 0
        TX packets 3143  bytes 251014 (245.1 KiB)
        TX errors 0  dropped 0 overruns 0  carrier 0  collisions 0

ifconfig输出详解:

# ens33:物理网卡名称  
# flags=4163<...>:接口状态标志,UP=已启用,BROADCAST=支持广播,RUNNING=线路已连通,MULTICAST=支持组播  
# mtu 1500:最大传输单元为1500字节  
# inet 192.168.31.190:IPv4地址  
# netmask 255.255.255.0:子网掩码,表示/24网络  
# broadcast 192.168.31.255:广播地址  
# inet6 fe80::...:链路本地IPv6地址  
# prefixlen 64:IPv6前缀长度64位  
# scopeid 0x20<link>:作用域为链路本地  
# ether 00:0c:29:5d:10:7f:MAC地址  
# txqueuelen 1000:发送队列长度  
# RX packets/bytes:累计接收包数与字节数  
# RX errors/dropped/...:接收错误、丢包、溢出、帧错误统计  
# TX packets/bytes:累计发送包数与字节数  
# TX errors/dropped/...:发送错误、丢包、溢出、载波冲突统计  

2.1.2 回环接口信息

回环接口(lo)是一个特殊的网络接口,用于本机内部通信:

lo: flags=73<UP,LOOPBACK,RUNNING>  mtu 65536
        inet 127.0.0.1  netmask 255.0.0.0
        inet6 ::1  prefixlen 128  scopeid 0x10<host>
        loop  txqueuelen 1  (Local Loopback)
        RX packets 0  bytes 0 (0.0 B)
        RX errors 0  dropped 0  overruns 0  frame 0
        TX packets 0  bytes 0 (0.0 B)
        TX errors 0  dropped 0 overruns 0  carrier 0  collisions 0

回环接口详解:

# lo:本地回环接口,用于本机内部通信  
# flags=73<UP,LOOPBACK,RUNNING>:UP=已启用,LOOPBACK=回环接口,RUNNING=运行中  
# mtu 65536:回环接口MTU较大,适合本地高速传输  
# inet 127.0.0.1:IPv4回环地址  
# netmask 255.0.0.0:回环网段掩码  
# inet6 ::1:IPv6回环地址  
# scopeid 0x10<host>:作用域为主机内部  
# loop:接口类型为loopback  
# RX/TX packets 0:回环未产生流量(示例中尚未使用)  

2.1.3 使用ip addr命令

ip addr 是Linux新的网络管理命令,功能更强大:

$ ip addr
# 或简写为
$ ip a
1: lo: <LOOPBACK,UP,LOWER_UP> mtu 65536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qlen 1
    link/loopback 00:00:00:00:00:00 brd 00:00:00:00:00:00
    inet 127.0.0.1/8 scope host lo
      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
    inet6 ::1/128 scope host 
      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

ip addr回环接口详解:

# lo:本地回环接口,用于本机内部通信  
# <LOOPBACK,UP,LOWER_UP>:LOOPBACK=回环接口,UP=已启用,LOWER_UP=物理层链路正常  
# mtu 65536:回环接口MTU较大,适合本地高速传输  
# qdisc noqueue:无排队规则,默认状态  
# state UNKNOWN:接口状态未知(通常表示接口未激活或者有问题)  
# qlen 1:发送队列长度为1,表示当前队列中最多有一个数据包等待发送  
# link/loopback 00:00:00:00:00:00:表示这是一个回环接口,MAC地址为00:00:00:00:00:00  
# inet 127.0.0.1/8:IPv4回环地址(127.0.0.1),子网掩码/8表示整个127.0.0.0网段  
# inet6 ::1/128:IPv6回环地址,前缀长度为128位  
# scope host:作用域为主机内部  
#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:IPv4和IPv6地址的有效期为永远,表示地址一直有效  

2.1.4 物理网卡的ip addr输出

2: ens33: <BROADCAST,MULTICAST,UP,LOWER_UP>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
    link/ether 00:0c:29:5d:10:7f brd ff:ff:ff:ff:ff:ff
    inet 192.168.31.190/24 brd 192.168.31.255 scope global ens33
      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
    inet6 fe80::d800:9667:c5:d7bb/64 scope link 
      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

物理网卡详解:

# ens33:物理网卡名称  
# <BROADCAST,MULTICAST,UP,LOWER_UP>:BROADCAST=支持广播,MULTICAST=支持组播,UP=已启用,LOWER_UP=物理层链路正常  
# mtu 1500:最大传输单元为1500字节  
# qdisc pfifo_fast:使用pfifo_fast队列调度,适用于大多数网络场景  
# state UP:接口状态为启用  
# qlen 1000:发送队列长度为1000  
# link/ether 00:0c:29:5d:10:7f:MAC地址为00:0c:29:5d:10:7f  
# inet 192.168.31.190/24:IPv4地址为192.168.31.190,子网掩码/24表示网络掩码为255.255.255.0  
# brd 192.168.31.255:广播地址为192.168.31.255  
# scope global:作用域为全局地址  
#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:IPv4地址的有效期为永远,表示地址一直有效  
# inet6 fe80::d800:9667:c5:d7bb/64:链路本地IPv6地址,前缀长度64位  
# scope link:作用域为链路本地  

2.1.5 查看特定网卡信息

# 查看特定网卡
$ ip addr show ens33
2: ens33: <BROADCAST,MULTICAST,UP,LOWER_UP>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1000
    link/ether 00:0c:29:5d:10:7f brd ff:ff:ff:ff:ff:ff
    inet 192.168.31.190/24 brd 192.168.31.255 scope global ens33
      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
    inet6 fe80::d800:9667:c5:d7bb/64 scope link 
      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

2.1.6 查看网络接口统计信息

# 查看网络接口的统计信息
$ ip -s link show ens33
2: ens33: <BROADCAST,MULTICAST,UP,LOWER_UP>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mode DEFAULT qlen 1000
    link/ether 00:0c:29:5d:10:7f brd ff:ff:ff:ff:ff:ff
    RX: bytes  packets  errors  dropped overrun mcast   
    504059     6609     0       0       0       0       
    TX: bytes  packets  errors  dropped carrier collsns 
    326284     4188     0       0       0       0

统计信息详解:

# ens33:物理网卡名称  
# <BROADCAST,MULTICAST,UP,LOWER_UP>:BROADCAST=支持广播,MULTICAST=支持组播,UP=已启用,LOWER_UP=物理层链路正常  
# mtu 1500:最大传输单元为1500字节  
# qdisc pfifo_fast:使用pfifo_fast队列调度,适用于大多数网络场景  
# state UP:接口状态为启用  
# mode DEFAULT:接口工作模式为默认模式  
# qlen 1000:发送队列长度为1000  
# link/ether 00:0c:29:5d:10:7f:MAC地址为00:0c:29:5d:10:7f  
# brd ff:ff:ff:ff:ff:ff:广播地址为ff:ff:ff:ff:ff:ff  
# RX bytes 504059:累计接收字节数为504059字节  
# RX packets 6609:累计接收包数为6609个  
# RX errors 0:接收过程中没有错误  
# RX dropped 0:接收过程中没有丢包  
# RX overrun 0:接收过程中没有溢出错误  
# RX mcast 0:接收到的组播包数为0  
# TX bytes 326284:累计发送字节数为326284字节  
# TX packets 4188:累计发送包数为4188个  
# TX errors 0:发送过程中没有错误  
# TX dropped 0:发送过程中没有丢包  
# TX carrier 0:没有发生载波冲突  
# TX collsns 0:发送过程中没有发生碰撞  

2.1.7 查看网络连接状态

使用ss命令查看网络连接状态:

$ ss -ta
State       Recv-Q Send-Q   Local Address:Port                    Peer Address:Port                
LISTEN      0      128                  *:htt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:*                     
LISTEN      0      128                  *:ss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:*                     
LISTEN      0      100          127.0.0.1:smt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:*                     
LISTEN      0      128          127.0.0.1:cslisten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:*                     
LISTEN      0      50                   *:mysq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:*                     
ESTAB       0      0       192.168.31.190:ssh                    192.168.31.58:28968                
LISTEN      0      128                 :::ss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:::*                     
LISTEN      0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::1:smt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:::*

**输出说明**:

* **LISTEN**:表示正在监听的端口,等待进入的连接请求
* **Recv-Q/Send-Q**:接收/发送队列中未处理的连接/数据数量
* **Local Address:Port**:本地监听的地址和端口
* **Peer Address:Port**:连接的对等地址和端口
* **状态码说明**:
  * `*:http`:HTTP服务在所有网络接口的80端口监听
  * `*:ssh`:SSH服务在所有网络接口的22端口监听
  * `127.0.0.1:smtp`:SMTP服务只在本地回环接口上监听25端口
  * `*:mysql`:MySQL服务在所有网络接口的3306端口监听
  * `ESTAB`:已建立的活动连接

这两个命令都可以显示系统中的网络接口信息,包括接口名称、IP 地址、子网掩码、广播地址等。

⚙️ 三、网络配置文件

📝 3.1 CentOS 7 网络配置文件

在CentOS 7系统中,网络配置文件位于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目录,以ifcfg-开头后跟接口名:

$ vi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
$ vim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

你还可以通过命令临时设置IP地址:

$ ip addr add 192.168.31.190/24 dev ens33
$ ifconfig ens33 192.168.31.190 netmask 255.255.255.0 broadcast 192.168.31.255 up

📊 3.2 CentOS 7 网络配置参数

以下是CentOS 7网卡配置文件中常见字段的说明:

配置项 说明 示例值
TYPE 接口类型,Ethernet 表示以太网 TYPE=“Ethernet”
PROXY_METHOD 代理方式,none 表示不使用代理 PROXY_METHOD=“none”
BROWSER_ONLY 是否仅浏览器使用,no 表示否 BROWSER_ONLY=“no”
BOOTPROTO 获取 IP 方式,static 为静态,dhcp 为动态 BOOTPROTO=“static”
DEFROUTE 是否设为默认路由,yes 表示是 DEFROUTE=“yes”
IPV4_FAILURE_FATAL IPv4 配置失败是否中断,no 表示继续 IPV4_FAILURE_FATAL=“no”
IPV6相关参数 包括IPV6INIT、IPV6_AUTOCONF等,控制IPv6配置 IPV6INIT=“yes”
NAME/DEVICE 网卡连接名称和设备名 NAME=“ens33”/DEVICE=“ens33”
UUID 连接唯一标识 UUID=“9684539a-55de-44f9-ab07-de17d630f465”
ONBOOT 开机是否自动启用 ONBOOT=“yes”
IPADDR 静态 IPv4 地址 IPADDR=192.168.31.190
NETMASK 子网掩码 NETMASK=255.255.255.0
GATEWAY 默认网关 GATEWAY=192.168.31.1
DNS1/DNS2 主备DNS服务器地址 DNS1=192.168.31.1/DNS2=8.8.8.8

提示:修改后执行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ystemctl reload network 使配置生效。

📋 3.3 CentOS 7 配置示例

3.3.1 CentOS 7 静态IP配置示例

修改网络配置文件:

BOOTPROTO="static"          # 改为静态IP
ONBOOT="yes"                # 开机自动启用

# 添加网络参数
IPADDR=192.168.31.190       # 根据实际网络设置
NETMASK=255.255.255.0       # 子网掩码
GATEWAY=192.168.31.1        # 默认网关
DNS1=192.168.31.1           # 主DNS
DNS2=8.8.8.8                # 备用DNS

🔧 3.4 CentOS 7 DNS配置

DNS配置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:

  1. 通过网络配置文件设置(推荐,持久化配置):在网络接口配置文件中添加DNS1和DNS2参数
  2. 直接编辑resolv.conf文件:适用于临时配置

3.4.1 直接编辑resolv.conf

$ vim /etc/resolv.conf
-------------------
nameserver 192.168.31.1  # 主DNS服务器
nameserver 192.168.31.2  # 备用DNS服务器
-------------------

3.4.2 DNS测试

使用nslookup命令测试DNS解析功能:

# 安装DNS查询工具(如果未安装)
$ yum install bind-utils

# 查询域名解析
$ nslookup www.baidu.com

示例输出:

Server:         192.168.31.1
Address:        192.168.31.1#53

Non-authoritative answer:
Name:   www.baidu.com
Address: 182.61.200.6

注:其他Linux发行版的网络配置方式类似,只是配置文件路径和格式可能略有不同

🛠️ 四、网络实践操作

🖥️ 4.1 Vmware 虚拟机配置

  1. 在开启的虚拟机窗口右下角从左往右第三个图标是网络配置图标,鼠标移至上方等一会可以看到:网络适配器:NAT 模式(或者别的是什么模式)
  2. 在菜单栏中点击 “编辑” -> “虚拟网络编辑器”
  3. 在虚拟网络编辑器中,选择 “NAT 模式” (前面看到的是什么模式这里就选什么模式),查看子网IP栏中的IP地址:192.168.85.0 和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0
  4. 点击 “更改设置” 按钮,选择 “NAT 模式”,取消勾选 “使用本地 DHCP 服务将 IP 地址分配给虚拟机”
  5. 点击 “应用” 按钮,随后点击 “确定” 保存配置。

💻 4.2 Linux 系统配置

  1. 编辑网络配置文件,修改获取IP方式并添加必要的网络参数
  2. 保存文件并重启网络服务使配置生效
  3. 验证配置是否生效,测试网络连通性
# 切换到root用户
$ su

# 备份原始配置文件,以免配置错误导致网络无法连接
$ cp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.bak
$ vim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
-------------------
# 修改关键点:
# 1. 将BOOTPROTO从dhcp改为static
# 2. 将ONBOOT从no改为yes
# 3. 添加IPADDR、NETMASK、GATEWAY和DNS参数

# 修改后的关键配置
BOOTPROTO="static"          # 改为静态IP
ONBOOT="yes"                # 开机自动启用

# 添加网络参数
IPADDR=192.168.31.190       # 根据虚拟网络编辑器中的子网设置
NETMASK=255.255.255.0       # 子网掩码
GATEWAY=192.168.31.1        # 默认网关
DNS1=192.168.31.1           # 主DNS
DNS2=8.8.8.8                # 备用DNS
-------------------
# 重启网络服务使配置生效
$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 # 或使用 systemctl reload network

# 验证配置
$ ip addr show ens33         # 查看IP配置
$ ping -c 4 192.168.31.1     # 测试网关连通性
$ ping -c 4 8.8.8.8          # 测试外网连通性

🔝 五、进阶网络配置

🛤️ 5.1 路由配置

查看当前路由表可以使用 routeroute -n 命令。

$ route
$ route -n
Kernel IP routing table
Destination     Gateway         Genmask         Flags Metric Ref    Use Iface
0.0.0.0         192.168.31.1    0.0.0.0         UG    100    0        0 ens33
192.168.31.0    0.0.0.0         255.255.255.0   U     100    0        0 ens33
**路由表项说明**:

1. **默认路由(0.0.0.0)**:
   * 所有未指定特定路由的流量都通过此路由
   * 网关指向192.168.31.1
   * 标志UG:U表示活动路由,G表示通过网关

2. **本地网络路由(192.168.31.0)**:
   * 子网掩码255.255.255.0表示/24网络
   * 网关0.0.0.0表示直接连接
   * 通过ens33接口访问本地网络

# 使用示例
# 添加静态网络路由 192.168.32.0/24 到 192.168.31.1
$ route add -net 192.168.32.0 netmask 255.255.255.0 gw 192.168.31.1
# 删除静态网络路由 192.168.32.0/24 到 192.168.31.1
$ route del -net 192.168.32.0 netmask 255.255.255.0 gw 192.168.31.1
# 添加静态网络路由 192.168.32.0/24 经由 ens33 发送出去
$ route add -net 192.168.32.0 netmask 255.255.255.0 dev ens33
# 添加静态主机路由 192.168.32.1 经由 ens33 发送出去
$ route add -host 192.168.32.1 dev ens33

🏷️ 5.2 主机名配置

主机名配置对于服务器集群管理至关重要,有助于识别和互联不同服务器。

5.2.1 查看和设置主机名

# 查看当前主机名
$ cat /etc/hostname
localhost.localdomain

# 使用hostnamectl设置主机名(推荐,永久生效)
$ 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myhost1

# 或手动编辑配置文件
$ vim /etc/hostname
myhost1

# 验证主机名更改
$ hostname
myhost1

注意:命令提示符中的主机名可能需要重新登录或重启才能更新。

5.2.2 配置hosts文件

/etc/hosts文件用于本地域名解析,将主机名直接映射到IP地址,无需通过DNS服务器。

# 查看默认hosts文件
$ cat /etc/hosts
127.0.0.1   localhost localhost.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.localdomain4
::1         localhost localhost.localdomain localhost6 localhost6.localdomain6

主要内容说明:

  • 127.0.0.1:IPv4回环地址,指向本机
  • ::1:IPv6回环地址,指向本机
  • localhost*:各种本地主机名别名

5.2.3 集群环境hosts配置示例

在服务器集群中,可以配置hosts文件实现节点间通过主机名通信:

graph TD
    A[slave1 192.168.31.191]
    A <---> B[master 192.168.31.190]
    B <---> C[slave2 192.168.31.192]
    C <---> A

配置所有节点的/etc/hosts文件:

$ vim /etc/hosts
-------------------
# 保留原有localhost配置
127.0.0.1   localhost localhost.localdomain
::1         localhost localhost.localdomain

# 添加集群节点映射
192.168.31.190 master
192.168.31.191 slave1
192.168.31.192 slave2
-------------------

5.3 临时禁用和重新启用网络接口

在Linux系统中,有时我们需要临时禁用或重新启用网络接口。这在网络故障排查、配置更改或系统维护时非常有用。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:

5.3.1 使用 ifconfig 命令

ifconfig 是一个传统的网络接口配置工具,虽然在一些现代Linux发行版中逐渐被 ip 命令替代,但仍然被广泛使用。

禁用网络接口:

ifconfig eth0 down

重新启用网络接口:

ifconfig eth0 up

其中 eth0 是网络接口的名称,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是 ens33wlan0 等。

5.3.2 使用 ip 命令

ip 命令是更现代的网络配置工具,提供了更多功能,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禁用网络接口:

ip link set eth0 down

重新启用网络接口:

ip link set eth0 up

5.3.3 使用 nmcli 命令(NetworkManager)

如果系统使用 NetworkManager 进行网络管理,可以使用 nmcli 命令来管理网络接口。

禁用网络接口:

nmcli device disconnect eth0

重新启用网络接口:

nmcli device connect eth0

5.3.4 检查网络接口状态

在禁用或启用网络接口后,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检查接口状态:

# 使用 ifconfig
ifconfig eth0

# 使用 ip 命令
ip link show eth0

# 使用 nmcli
nmcli device status

注意事项

  1. 权限要求:管理网络接口通常需要 root 权限或 sudo 权限
  2. 临时生效:这些操作只在当前会话中生效,系统重启后会恢复默认配置
  3. 影响连接:禁用网络接口会中断该接口上的所有网络连接
  4. 多网卡情况:如果系统有多个网络接口,禁用一个接口可能会导致网络流量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接口

5.3.5 配置永久生效

如果需要永久禁用某个网络接口,可以通过修改网络配置文件实现:

  1. 对于使用 NetworkManager 的系统:
nmcli connection modify eth0 connection.autoconnect no
  1. 对于使用 /etc/network/interfaces 的系统:
    编辑 /etc/network/interfaces 文件,将接口设置为 manual 或注释掉相关配置。

  2. 对于使用 systemd-networkd 的系统:
    编辑网络配置文件,设置 Auto=no


📝 实操练习题

基础网络命令操作(1-13题)

实操题1:使用命令查看所有网络接口信息,并记录回环接口(lo)的IP地址

# 执行命令:
ip addr
# 或
ifconfig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回环接口(lo)的信息和IPv4地址

实操题2:使用命令临时为ens33接口添加一个辅助IP地址192.168.1.100/24

# 执行命令:
ip addr add 192.168.1.100/24 dev ens33
# 验证添加结果:
ip addr show ens33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在ens33接口下看到新添加的192.168.1.100地址

实操题3:查看当前系统的路由表信息,并指出默认网关

# 执行命令:
route -n
# 或
ip route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默认路由(Destination为0.0.0.0)及其对应的网关地址

实操题4:使用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正在监听的网络服务

# 执行命令:
netstat -tuln
# 或
ss -tuln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监听的端口和对应的服务

实操题5:查看CentOS 7系统中网络配置文件的位置和文件名

# 执行命令:
ls -la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以ifcfg-开头的网络配置文件

实操题6:备份当前的网络配置文件,然后尝试修改并重启网络服务

要求:
网络地址:[子网IP] .1 [学号]
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0
网关地址:[视具体情况]
域名解析服务器1:114.114.114.114
域名解析服务器2:8.8.8.8

例如:
192.168.85.100
255.255.255.0
192.168.85.2 要看VMware虚拟网络编辑器nat模式中的网关
DNS=114.114.114.114

前置步骤:
打开VMware的虚拟网络编辑器,查看nat模式的相关设置,记录下网关地址,例如:192.168.85.2。

打开控制面板修改VMnet8网络适配器:
网络地址:192.168.85.1
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0
网关地址:192.168.85.2
DNS1:114.114.114.114
DNS2:8.8.8.8

# 备份命令:
cp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.bak

# 编辑配置文件
vi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33

# 修改为静态IP配置
BOOTPROTO=static
ONBOOT=yes
IPADDR=192.168.85.100
NETMASK=255.255.255.0
GATEWAY=192.168.85.2
DNS1=114.114.114.114
DNS2=8.8.8.8

# 重启网络服务:
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

# 验证效果
ip addr

验证方法: 确认网络服务重启成功且网络地址正确显示

实操题7: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默认网关的连通性

# ping网关(假设网关为192.168.85.2):
ping -c 4 192.168.85.2
ping -c 4 www.baidu.com

验证方法: 确认ping测试能够成功返回响应

实操题8:检查系统的DNS配置文件内容

# 执行命令:
cat /etc/resolv.conf

#应显示如下内容
# Generated by NetworkManager
nameserver 8.8.8.8
nameserver 114.114.114.114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nameserver配置项

实操题9:使用nslookup命令测试域名解析功能 (没有配yum源就不做)

# 如果未安装bind-utils包,先安装:
yum install bind-utils -y
# 测试域名解析:
nslookup www.baidu.com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成功解析出百度的IP地址

实操题10:查看当前系统的主机名

# 执行命令:
hostname
# 或
hostnamectl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显示当前系统的主机名

实操题11:查看网络接口的详细统计信息

# 执行命令:
ip -s link
# 或针对特定接口:
ip -s link show ens33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接口的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统计

实验题12:临时禁用和重新启用网络接口

# 使用ip命令禁用网络接口
ip link set ens33 down

# 验证接口状态
ip link show ens33

# 重新启用接口
ip link set ens33 up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接口的状态已切换为DOWN

实操题13:使用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TCP连接状态

# 执行命令:
netstat -an | grep ESTABLISHED
# 或
ss -an | grep ESTAB

验证方法: 确认能看到当前已建立的TCP连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