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望星空·脚踏实地-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自觉行动(青马班课程笔记)
一、党的创新理论是什么
党的创新理论,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,是当代中国解决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科学思想工具。从新发展理念到新质生产力,从生态文明到国家安全体系,全都属于创新理论的系统内容。
它回答的不是抽象问题,而是:
今天的中国面对什么?未来的中国要往哪里去?我们用什么办法达到目的?
二、国际环境与中国道路的意义
1991 年苏联解体后,西方普遍认为中国会“重蹈苏联覆辙”。然而中国坚定推进改革开放、加入 WTO,让西方预期一次次失败。
之后西方叙事又变成“中国崛起论”“中国威胁论”,但核心问题是:他们始终用西方经验去理解中国,却看不懂中国的政治逻辑与制度优势。
事实是: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,改革只会不断深化,开放范围只会继续扩大。
144 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,就是希望国外的人亲自来看真实的中国,而不是只通过被过滤过的信息认识中国。
中国正在做的不过是:实现民族复兴,回到应有的历史方位,是历史的归位,而不是另起炉灶的扩张。
中国今日的基础都建立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制度根基上,因此我们在天安门前悬挂毛主席像。
三、“十个明确”:新时代举旗定向的坐标
“十个明确”回答了根本性问题:新时代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。
整体为三层含义:
1. 谁来领导? ——必须坚持党领导一切,是根本政治前提
2.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? ——五位一体、四个全面、中国式现代化
3. 靠什么实现? ——改革、法治、人民军队、外交、安全体系、从严治党等
一句话总结:十个明确是新时代政治路线、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的理论框架。
四、“十四个坚持”:从路线图到行动方案
“十四个坚持”是整个新时代治理逻辑的“施工图”,把国家现代化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行动原则。
为了便于理解,可以从三个维度归纳:
1. 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
党领导一切;以人民为中心;全面依法治国;人民当家作主;全面从严治党
2. 发展方式与战略方向
新发展理念(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);深化改革;推动高质量发展;生态文明建设;总体国家安全观;强军思想
3. 对外关系与国家统一
一国两制、反对分裂;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;对外开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
它回答的是:国家怎么运转?政策怎么落地?发展靠什么机制实现?
老师举的“太空安全”就是典型例子:如果太空不由社会主义国家掌握,那就由资本主义国家掌握;而一旦他们垄断,我们连上去的权利都没有。这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意义。
五、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
这 13 个方面不是罗列,是为了说明一句话:创新理论不是“理论”,而是能从数据和成果里被证明的生产力和治理力。
比如:经济建设(全球最大制造业体系、新质生产力、科技创新);生态文明(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装机量);脱贫攻坚(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反贫困实践);依法治国(法治体系成型);国防(建设世界一流军队);大国外交(命运共同体、全球治理体系参与度提升)等等,这些成就是理论生命力最有力的证明。
六、创新理论的时代价值
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词:
1. 定向领航——告诉我们时代方向在哪里
新时代该干什么、优先顺序是什么、目标是什么,都在创新理论中给出明确路径。
2. 破局解难——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
无论是全球治理、发展矛盾、安全问题还是生态修复,中国都提供了可复制、可借鉴的中国方案。
3. 铸魂育人——给青年一代提供精神坐标
在价值观混乱、信息过载的时代,创新理论提供的不是教条,而是判断世界的坐标系。
七、结合大学生自身:为什么要学?怎么用?
1. 了解国家发展,你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
国家往哪里走,你的就业、行业生态、专业未来就往哪里走。如果方向反着选,只会越走越窄。
2. 研究专业时,要与国家战略需求对齐
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才能真正起势、规模化、成长快,例如:
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、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体系、高端制造、数字经济、新能源技术,这些方向是“国之所需”。
3. 把创新理论作为理解世界和社会的工具
是为了让你分析问题不被他人牵着走,能够看清大势,自己能立得住、站得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