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姿态,没有立场:伪左式虚无他们要的不是共同富裕
作者:陆炳阳(Vincent Cassano);顾培同(Gu Peitong)
前言:
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中,一股披着“左翼”外衣的虚无主义思潮正在泛滥。他们高举所谓“反思”“批判”的旗帜,却只会在屏幕前发泄不满、否定现实。他们心胸狭隘,目光短浅,看不懂国家的长远目标和政策;他们作为青年,却如此鼠目寸光,不维护党中央的决策,不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集体,不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,这是严重的错误!他们的“左”不过是一种姿态,一种逃避现实、拒绝建设的“假激进”。他们热衷于拆解一切、否定一切,却从不思考何以建设、何以发展。这样的人,不是革命者,而是破坏者;不是批判者,而是反动的犬儒。
他们的“批判”,其实是拒绝现实。这些人嘴上最常说的词是“反思”“觉醒”“反修”,但他们的“觉醒”停留在微博热帖和短视频评论区里。他们不想建设,只想否定。他们看不见国家在缩小城乡差距、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、在推动新质生产力,看不见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战略的长链逻辑——他们只看到“资本”“富人”“改革”这些符号,然后用情绪化的语言发泄不满。他们所谓的“批判改革开放”,实质上是否定了亿万人脱贫的历史事实,是否定了亿万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的历史事实,是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能力。
他们的逻辑极其简单:一旦社会中存在富人,改革就是失败;一旦出现市场机制,社会主义就被背叛;一旦有人成功,他们就指控体制不公。这种“平均化”思维,看似平等,实则反平等;看似激进,实则懒惰。它剥夺了人对奋斗、创新、积累的正当追求,把平等异化为“所有人都一样穷”的心理安慰。
他们的“未来”,其实是过去的幻觉。他们常说“我们曾短暂到达过未来”,但这个“未来”究竟是什么?是那种人人贫穷、人人清苦、但他们可以自我感动的状态。那并不是理想社会,而是一种心理安全区——因为那样没人比他们更幸福。他们怀念的不是平等,而是贫困带来的公平幻觉。
他们想要的“共同富裕”,其实是“共同贫穷”;他们希望社会向最穷的人接近,而不是让所有人向富裕者靠拢。他们害怕真正的现代化,因为那意味着奋斗、竞争、创新,而不是原地愤怒。他们所崇拜的“纯粹时代”,其实只是拒绝面对现实复杂性的幻象,是被浪漫化的停滞,是把“停下脚步”误当成“回归初心”。
这种思维与其说是“社会主义理想”,不如说是“情绪化的失败主义”。他们把不公与不平当作拒绝发展的借口,仿佛只要拒绝进步,就能回到一个“纯洁的世界”。可他们忘了——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“平等地穷”,而是“平等地富”;不是消灭财富,而是消灭剥削。
他们的“立场”,其实是空的。他们的所谓“左”,没有生产的立场,没有工农群众的视角。他们自称反资本,却生活在消费社会最深处;自称反官僚,却从未参与任何实际的社会建设;自称反修,却连什么是修正主义都没弄清。他们的“立场”只是情绪的外壳,是姿态的雕塑。
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,不在乎口号是否激烈,而看重实践是否前进。马克思在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》中说:“批判不是武断的否定,而是通过否定去建构更高的现实。”他们却误以为“否定一切”本身就是批判;误以为情绪是思想,讽刺是勇气,嘲笑是政治。于是他们在网络上形成一种“逆向姿态”:以反对一切为荣,以怀疑一切为自由,以虚无为清醒。
可事实上,他们不是清醒者,而是被情绪绑架的麻木者。他们不明白:真正的左派不是拒绝现实,而是改造现实;不是拒绝改革,而是引导改革;不是反对富裕,而是要求富裕的合理分配与社会共享。
真正的共同富裕,不是平均主义。真正的共同富裕,是让所有人都有向上的机会,是让社会流动、劳动回报、公平分配成为常态。它不是拉低,而是抬高;不是平均,而是共同进步。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、制度的完善、再分配的优化,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目标。
那些否定现实、抗拒改良的人,只是在掩盖自己无能的懒惰。他们不敢面对矛盾,不敢面对斗争,也不敢承担建设。他们拿“批判”当庇护所,用“怀疑”掩盖无知。他们所谓的“理想主义”,其实是对责任的逃避。
毛泽东同志在《矛盾论》中指出:“有些人看问题,总是只看到表面现象,不分析其本质,这种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,只能增加混乱。”这些自称“觉醒”的人正是如此——他们只看到贫富差距的表象,却不分析其历史原因与结构动力;他们反对资本,却从不谈生产关系的革命与制度创新;他们热爱平均,却从不理解“发展”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。
邓小平说过: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。”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条底线。真正的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,否则只能变成平均主义的幻觉与懒惰的借口。
拒绝“反现实”的姿态政治。我们要批判的,不只是他们的观点,更是他们背后那种逃避现实的病态浪漫。他们的“左”,没有群众;他们的“愤怒”,没有目标;他们的“理想”,没有建设。
他们以为自己站在历史的左侧,其实只是停在原地。这种空洞的姿态政治,不是革命的延续,而是反动的伪装。
他们以为自己在反抗资本,其实在为资本提供新的消费内容;他们以为自己在守护平等,其实在扼杀发展的希望;他们以为自己在清算修正主义,其实在清算现实本身。真正的人民,不是那些沉溺在网络愤怒中的人,而是那些在车间、在田野、在课堂、在实验室中脚踏实地的人;真正的“左”,不在弹幕区里,而在建设中。
马克思说:“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,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。”我们不需要姿态式的愤怒,也不需要自怜式的清醒,我们需要的是——立场、行动、与人民同在的意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