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情网络与社会病灶:从规则到潜规则的堕落
在中国社会中,无处不充斥着“礼节”。本来,礼节是文明的一部分,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、和睦相处的美德。然而,这一美德在现实中却被过度利用、被肆意扭曲,逐渐演变为社会病灶。 随礼、送礼、宴请、拍马屁,甚至说话的“艺术”,本应是人情往来的细节,却成了权力场中的通行证。升官发财的路上,少不了逢迎巴结;贪污腐
个人公告:不是资本,而是责任
我并不认为,今天所得到的成绩与荣誉,应该被当作一种“资本”——用来竞选职位的资本,或用来炫耀的资本。诚然,证书是努力的证明,是资历的体现,但它绝不仅仅属于个人。机会的到来,离不开母校的培养,离不开恩师的教导,也离不开社会给予的土壤。这些成绩更多是集体的馈赠,而非单纯的个人资本。 因此,我不认同“只有
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:究竟该走向何方?
回首望去,在新中国的历史中,公平与发展,似乎一直都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。 过去,我们曾选择了平均——人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,但物质贫乏,动力不足。 如今,我们转向效率,社会财富迅速增长,却伴随着阶层分化与矛盾加剧。 鱼和熊掌,似乎从来无法同时拥有。 21世纪,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究竟该走向何方?
只有姿态,没有立场:互联网时代的政治虚无主义
在继续剖析互联网上“左”的虚假姿态之后,我们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日益泛滥的现象:不是左,也不是右,甚至连他们自己是谁、在说什么、想要什么都不清楚的一群人。他们出现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弹幕区、评论区,在那些涉及国家、历史、社会议题的讨论中刷着毫无实质内容却态度满满的言语:“并非”、“又被代表了”、“哈哈哈哈
只有姿态,没有立场:互联网左派的虚实与种种错误
【互联网左派(网左)以下会使用“他们”代指】 “左”的皮,“右”的魂:“网左” 近年来,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,在新时代中国的社会舆论场中,一股自诩“左派”的网路潮流日渐壮大。他们挥舞着“工人”“反资”“反帝”的旗帜,高声疾呼,态度激烈,立场看似鲜明。热衷于批判“改革开放”,否定新时代政策,鼓吹“革
随笔文章
未读
《我看穿世界,却仍愿相信温柔》我的个人独白
我叫 Vincent ,我没有太多戏剧性的经历,但我始终在用尽全力去体验这个世界,无论是理性、善意,还是情感和痛苦。只是,这种全力以赴的活法,常常让我筋疲力尽。 我看似严肃,其实只是思考得太多,太久。 “沉默不语”不是高冷,而是因为我想得太多,太深,太远,结果不敢轻易开口。 我知道一旦说出,就必须负
新时代再提雷锋,你还记得他是谁吗?
你还记得雷锋吗?你还记得什么是“雷锋精神”吗? 如今我们提起雷锋,都说他是助人为乐的楷模,是无私奉献的代表,是艰苦奋斗的榜样,这些当然都没有错。但奇怪的是,越是这些空泛的美德口号喊得响亮,越是雷锋最核心、最本质的那部分内容被掩盖得越干净——雷锋是一名立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,是一位共产党人,是社会主义
对立战争,不是自然结果,是资本制造的人民内部斗争
今天看到一番言论,太过荒谬,毫无逻辑,只是一味地情绪化输出: “公理?那些女人就因为漂亮,就有男人给她们送钱送礼物。” “工作的时候,不管同事老板还是客户,都愿意迁就她们,我累死累活,我当牛做马,我一个月就3000块钱,都不如她们叫一声‘帅哥’赚的多,你告诉我公理在哪?” “就连走在路上,别人都愿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