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泽东与中国融为一体:人民不会忘记
毛泽东同志的逝世,是全国人民、全党全军以及各族群众共同的巨大悲痛。然而,毛泽东同志留下的宝贵遗产——毛泽东思想,却成为我们国家、民族和人民最值得学习与传承的精神财富。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中国的根基,更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验证、深植人心的科学理论。它引导人民在社会实践中探索真理、改造社会,为国
用毛泽东思想批判“两个凡是”
“两个凡是” 提出于1977年,所谓 “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,我们都坚决拥护;凡是毛主席的指示,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”。表面上,这似乎是一种对毛主席的忠诚和尊敬,但实际上,它却严重背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,甚至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亵渎。本文将从历史背景、哲学方法和政治路线三个方面,运用毛泽东思想对“
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“人生目标与物质追求”问题的讨论
近日,在道法课堂上,老师提问“人生目标是什么?”,并以此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目标。课堂上有同学提到,人生目标就是买房买车,老师回应“不要将眼光局限于物质” 我想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谈一点看法。 首先,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来看,人类社会的存在首先是物质存在。马克思在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中指出:“人们首
官位不大官味却大:基层权力的异化逻辑
在中国广阔的社会治理体系中,基层干部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的一环。无论是党的干部、团的干部,还是其他基层组织者,他们既是政策落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党和政府形象最直观的代表。可以说,基层干部作风之正,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党的信任之稳。 毋庸讳言,当下绝大多数干部都能恪尽职守,兢兢业业,心怀百姓冷暖,身
人情网络与社会病灶:从规则到潜规则的堕落
在中国社会中,无处不充斥着“礼节”。本来,礼节是文明的一部分,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、和睦相处的美德。然而,这一美德在现实中却被过度利用、被肆意扭曲,逐渐演变为社会病灶。 随礼、送礼、宴请、拍马屁,甚至说话的“艺术”,本应是人情往来的细节,却成了权力场中的通行证。升官发财的路上,少不了逢迎巴结;贪污腐
个人公告:不是资本,而是责任
我并不认为,今天所得到的成绩与荣誉,应该被当作一种“资本”——用来竞选职位的资本,或用来炫耀的资本。诚然,证书是努力的证明,是资历的体现,但它绝不仅仅属于个人。机会的到来,离不开母校的培养,离不开恩师的教导,也离不开社会给予的土壤。这些成绩更多是集体的馈赠,而非单纯的个人资本。 因此,我不认同“只有
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:究竟该走向何方?
回首望去,在新中国的历史中,公平与发展,似乎一直都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。 过去,我们曾选择了平均——人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,但物质贫乏,动力不足。 如今,我们转向效率,社会财富迅速增长,却伴随着阶层分化与矛盾加剧。 鱼和熊掌,似乎从来无法同时拥有。 21世纪,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究竟该走向何方?
只有姿态,没有立场:互联网时代的政治虚无主义
在继续剖析互联网上“左”的虚假姿态之后,我们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日益泛滥的现象:不是左,也不是右,甚至连他们自己是谁、在说什么、想要什么都不清楚的一群人。他们出现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弹幕区、评论区,在那些涉及国家、历史、社会议题的讨论中刷着毫无实质内容却态度满满的言语:“并非”、“又被代表了”、“哈哈哈哈